序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 彦山先生又出新著,嘱晚辈做序,却之不恭,我作为有缘先睹为快的第一位读者,在此分享我对此书的一点读后感。 认识彦山先生18年,我见证了他成功创业的筚路蓝缕,凭着他与太太的远见、意志与毅力,艰苦经营20多年,终于守得云开,时来风送。今年春有机会见证他的企业在深圳上市,听他感人至深的发言,印象难忘。我大学毕业后做了20多年媒体工作,人到中年创业,多少受到彦山先生的启发与熏陶,学习他的坚毅精神。令我更为佩服的是,他日理万机之余,还可以洋洋洒洒的陆续写成多篇精彩文章,在灼见名家网站发表,有理论高度,有历史跨度,有文学深度,把与他同龄的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精心梳理,有血有肉,读之令人触目惊心,掩卷叹息,浮想联翩。 我在六十年代初生于香港,有幸避过了内地六、七十年代的政治动荡岁月。父亲经历过自然灾害的苦难,冒着生命危险从位于宝安的家乡成功偷渡来港,开展了人生新的一页,也改变了我的命运。从五岁起我第一次随父母回乡探亲,之后经常有机会体会这个社会主义国家,与实行小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有什么差异。我还有一段奇缘,整个小学至初一的阶段在一所爱国左派学校度过,受了七年非主流的另类教育。彦山先生写到他对文化大革命的体验,我当年也有不少深刻的体会。 从小一开始,当时是七十年代初,课室内外到处可见政治标语,墙上贴满文革最流行的海报。背毛主席语录、读左派报纸、听革命故事、学雷锋、唱红歌、看样板戏、写简体字、批林批孔、反美反苏、团结亚非拉,每天都紧扣内地的最新政治形势。凑巧的是,自小居住的小区有国货公司、左派戏院、红色书店、工联会,加上一批爱国街坊与校友,我好像在内地的氛围成长,不过,香港毕竟是一个自由的社会,我还有机会接触到五光十色的信息,懂得怀疑与比较。每年回乡探亲,须要带着大包小包的粮油、衣服与外汇券,解他们燃眉之急。当时想:学校不是教导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、资本主义的邪恶吗,为什么一河之隔,香港蒸蒸日上,内地却一穷二白?为什么看香港的左报,报道文革期间中国形势一片大好,与我在家乡所见所闻完全不一样?年纪轻轻的我经常充满这些疑团。我没有像彦山先生在文革的惨痛经验,但当时那种令人窒息的一言堂政治文宣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 1976年几位开国元老先后去世,四五天安门事件、唐山大地震、四人帮倒台,连串大事震惊中外,政治、经济濒临奔溃的共和国面临最严峻的考验,一个个谎言终于...
2018
-
04
-
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