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南推荐:我的人生底气来自教书生活 | 黄景忠
来源:终南文字客 2025年7月4日我的人生底气来自教书生活◎ 黄景忠从1987年分配到韩师工作至今,已经38年,该做一个小结了。很多人,包括我,在进入回忆的时候总会感叹日子过得太快。但真正沉潜到过往中,才能够体会到这很快的日子,其实经历了许多外人所未知的惊涛骇浪。所幸,我的人生还是幸运的:一直未离开我所热爱的学校,也一直未离开我所喜欢的教书生活。 一、师长与朋友一个人的成长,早年周围的长辈与朋友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。先谈师长。八十年代的韩师有许多名师,罗英风教授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。我到中文系工作的时候,罗教授是中文系主任,此前他当过外语系主任——在八十年代,能够同时胜任中文系和外语系主任的职位,是有点传奇的。罗教授1949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,接着又学习俄语,所以他既能讲英语,又能讲俄语。50年代他在揭阳一中任语文教师,那时就很有名气了,一中一直有“三士一英风”的传说。记得大约20年前吧,北大的洪子诚教授来韩师讲学,还特地让我陪同他去拜会罗教授,说罗教授是他中学时的语文老师。我和罗教授接触比较多是在他离休之后。那时他还住在校内,我常常在校道碰到踽踽独行的他。老先生高度近视,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,仰着头走路,从不主动和人打招呼,有点旁若无人的意思——其实不是他不想和人打招呼,而是他压根看不清谁是谁。我常常是走近他身旁,才叫声罗主任好!他会楞一下,端详一下,然后笑着说,景忠呵,我们聊几句。我喜欢和老先生聊天,他博学、健谈、思维敏捷,关键是,现在回想起来,他是一个很具有批判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。记得有一次刚刚看了一次女排的比赛,很兴奋。他听完我激动的表述,严肃地盯着我——这表情我太熟悉了,我知道他要发问了。他说你不觉得我们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有问题吗?别人家是把有特长的学生招到大学读书,业余运动训练,比赛前才有一段时间集训。我们是把孩子招到运动队,天天乒乓乒乓(他边说边激动地挥动着手),比赛固然可以取得好成绩,但是退役之后他还能做什么?不能为了成绩将人工具化。我听完这番话楞了好一会。现在我们已经对运动员培养体制进行改革了,运动员大多已经是由大学培养了,但是在八九十年代,许多人大概像我一样,会理所当然地认同那一套封闭式的运动员培养体制。他的思想是开放的。记得八十年代中期——当时我还是学生,他曾经邀请颇有争议的著名作家戴厚英(长篇小说《人啊,人》的...
2025
-
07
-
05